支持女足,不是为了嘲讽男足……
Editor's Note
作者张泽农新写的一篇小感想,没有选择看台首发,列为看官可以酌情为这个小账号点下关注。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農学社 Author 写错别字的提比略
好久不见,谈谈感想,今儿想聊聊女足。
女足的热度终究还是过去了,尽管许多媒体发文说,不要让女足成为一时的热搜,可惜……
比赛当天,央视新闻微博的转评赞是这样的。
而昨天央视《面对面》采访王霜的视频,数据已经缩水到之前那条微博的五分之一。
当然,这种粗糙的纵向比较不算什么,但总归还是能反应一些问题。
我还记得自己观看女足比赛时的情景,前90分钟坐着,加时赛30十分钟站着。我感觉那时的我并非身处陋室之中,而是和姑娘们一样,在赛场上奔跑,期盼着加时赛的时间能快点过去。
我相信那天很多人有和我一样的经历。
但激情过后,总归有一点点倦。在接下来几天的贤者时间里,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——为什么女足的热度,只能有这几天?
女足出线后,国社在一篇名叫《“霸榜”热搜后的冷思考——卸载中国女足进军东京之后》的稿子里这样写道:
“铿锵玫瑰”大赛时绽放在聚光灯下,但大赛过后,人们对女足的关注度降温似乎成了“规律”,像近期长春女足时隔35年再夺全国冠军的新闻似乎也没引起太多关注。”
作为一个从业者,我可以负责任的说,在平常时节的新闻操作里,女足的新闻是流量最差的。同样是球队解散的新闻,苏宁解散的流量在网易客户端有几十万,而新疆女足解散的消息,只有区区334次的点击率和寒酸的5条评论。
这就是冷冰冰的现实。
而且纵观女足热度持续的几天,翻开一条条微博,一个个短视频的评论区,除了为姑娘们的拼搏所感动之外,球迷,不,准确的说应该是网络狂欢者们说的最多的,就是对男足的嘲讽。
我突然想起王霜在微博上写过的一段话:
“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不再是为了嘲讽男足,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,还有俱乐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员们,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。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。”
这段话的背景是王霜留洋期间,巴黎女足在法女杯1/4决赛中输球。但当队员们抵达巴黎的时候,天气下着小雨,却没能阻挡有很多球迷在迎接她们回家。
当热度归于沉寂之后,这段话看起来尤为触动。笔者甚至觉得中国足球与外国足球的差距,不在于有多少球星,不在于有多少豪华的球场甚至是荣誉,而只在于有多少人是真心的在乎、热爱这项运动。
什么是热爱?
比如说,我们为什么要为一群素未谋面的姑娘,千里之外的球队而怒吼,而哭泣?
这个问题很简单,因为我们是中国人,因为我们很爱国。用一个高端的词来说就是——认同感。
马克思说过,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。
人之所以能立足于地球之上,靠得是一种社会化的模式,而认同感,则是社会化模式的基石。比如华夏,华夏的族人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,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,靠着这个基石,我们从部落走向部落联盟,从部落联盟到王朝国家,最终抵达现代的民族国家。
所以,当代表这个国家的队伍取得成绩的时候,许多人就会怒吼,就会哭泣,就会兴高采烈的说:
“我热爱女足姑娘们,热爱中国女足。”
但恕我直言,这种热爱对于中国足球来说,只是一种对身份认同感的廉价“消费”而已。说实话,绝大部分可能是前脚还因为女足姑娘的拼搏而落泪,紧接着就因为下一个搞笑短视频而乐的满地打滚。
他们的落泪是种消费,他们的满地打滚也是种消费。
这就是女足的热度只有三四天的原因。
因为消费,不是热爱。
回头看下,无论是抖音、微博,还是微信朋友圈,女足当天的新闻都是成千上万的留言和评论,内容充斥着作为中国球迷感动和泪目。但说实话,我真不愿称呼这些人为球迷,只想把他们叫做网络的狂欢者们。
他们的狂欢,只是在消费一种身份的认同感罢了。
足球大会曾发布过一篇英格兰球队助教的亲身经历。作者目前是英格兰一家名叫佩尼斯通教堂的足球俱乐部的助教,这是一支第九级别的球队。
这个俱乐部的收入来源,一部分是每张5英镑的门票,一部分是一场7英镑的网络比赛点播,但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一个小酒吧,这个酒吧还是一个球迷在60年代临终时捐赠给球队的。
平日里,居民会在酒吧举办聚会、生日宴会、慈善拍卖、公司活动,甚至还有婚礼。酒吧营业额的绝大多数,用来支持球队。作者在文章中写道:
你问运营并服务这家俱乐部的意义是什么?我说不清楚,只知道那里的居民需要它,而它也需要这些居民。
如果佩尼斯通教堂队是中国的一支业余球队,肯定有人会问它的运营者们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因为它不出名,不赚钱,似乎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无益。
但为什么总是要问结果呢?就不能大大方方的说:
什么都不为,就是因为热爱!
你热爱足球,先爱你的社区球队,然后热爱你市里的球队,而后热爱你的省队。最后当你的国家队站上了国际赛场,你会发自内心的关注它,为它呐喊,为它鼓劲,也因为它踢不好而愤怒,但当比赛来临,你还是会站到电视机前,站到球场的看台上,大喊着:
“中国加油!”
一点感想,欢迎拍砖,与君共勉,杠精走开。